8月13日,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消息,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完毕。这笔资金的全面落地,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2025年以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地方优化设备更新支持范围,完善项目申报审核标准,严格做好项目筛选把关,推动重点领域实施设备更新。
本次1880亿元补助资金覆盖全国约8400个重点领域项目,撬动社会总投资规模突破1万亿元。主要包括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物流、环境基础设施、教育、文旅、医疗、住宅老旧电梯、电子信息、设施农业、粮油加工、安全生产、回收循环利用等众多领域。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设备更新项目重点集中在九大领域:
1. 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重点支持高效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的更新,以及淘汰落后的低效设备。
2. 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针对文旅行业的设备更新,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3. 能源领域设备更新:着重于能源电力设备的更新与节能降碳改造。
4. 教育领域设备更新:支持教育设施和教学设备的更新,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5. 交通运输领域设备更新:更新交通运输设施,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交通系统的推广。
6. 医疗领域设备更新:重点支持医院和诊所的医疗设备更新,促进医疗服务的提升。
7. 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推动建筑和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提升绿色建筑的应用。
8. 环境资源领域设备更新:支持环境保护设施的改造与升级,提高污染治理能力
9. 农业机械设备更新:促进农业机械化的现代化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全球产业链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我国选择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这一特殊政策工具,精准锁定设备更新领域。其超长的存续周期与设备更新改造的长周期特征高度匹配,既缓解了地方财政的短期压力,又为技术升级留足了时间窗口。
此次1880亿元的补助资金已经全部下达,这标志着“两新”政策已经正式进入全面施工期。这一政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短期内能够稳定经济增长,通过万亿级别的投资拉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回升;其次,从长期来看,这一政策将有助于调整经济结构,通过倒逼产业升级和国产替代,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若后续的8400个项目能够高效落地,且10月份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也能够顺利到位,预计2025年下半年,我国经济的企稳动力有望进一步增强。这将为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各有关部门将持续强化统筹协调,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力促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严格执行项目和资金的闭环管理,确保专项补助资金精准落地,充分释放“两新”政策的效能。
素材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