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在科研仪器上的投入逐步增加。同时,我国对仪器设施资源开放共享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各地方以评价考核为主要手段,在激励引导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上取得了良好成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政策,内蒙古药检院积极争取专项补助资金,严格执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及时开展设备维修、关键部件更换及预防性维护,不仅有效保障了设备运行稳定,也提升了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水平。
据悉,截至目前,内蒙古药检院已有135台(套)、涵盖61类设备纳入“内蒙古自治区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质谱仪、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等重要设备。
从2021年起,依托“线上预约+线下服务”模式,内蒙古药检院充分发挥仪器效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先后为23家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提供分析检测服务,支撑技术服务项目30余项,服务机时达11499小时。设备平均利用率从2021年的40%提升至2024年的81%,有效解决了部分企业高端仪器“买不起、用不起”的难题。
内蒙古作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以及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其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尤为重要。早在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立足区情,系统布局,自治区科技厅、发改委、财政厅联合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快了自治区科研基础设施与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积极推动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2023年建设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网络管理平台,该平台上线“蒙科聚”科创“一张网”,加速推动了创新资源的线上聚合进程。截至2024年,该平台已入驻大型科研仪器5534台(套),入驻管理单位165家,仪器原值共计37.4亿元,服务总机时6000多小时,实现数据对接和资源共享。
素材来源:内蒙古日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