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应用卫星遥感、视频监控、无人机、北斗等技术强化河湖库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水利部近日印发《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部署实施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设三年行动。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水利部门将基本构建卫星遥感为主、视频监控和无人机为补充,贯通监测、研判、预警、处置全链条的监测感知网,实现河湖库“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妨碍河道行洪、侵占水库库容等问题“发现—研判—预警信息推送—处置反馈”全流程在线管理。
为顺利实现目标,《行动方案》坚持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通过实施全国河湖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完善河湖管理数据底板、研发应用河湖智能模型、卫星遥感常态化智能监测、河湖库地物遥感图斑核查“回头看”、视频监控实时捕捉、无人机定期巡检、河道采砂智能监管等重点任务,构建贯通前端感知、平台归集、信息应用全过程的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对河湖库实行全覆盖、多地物、高频次、高精度、长时序动态监测。
当前,我国在推动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通过全国范围内的监测网络建设,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实现了对主要河流、湖泊和水库的全天候实时监控。这些数据被广泛应用于
水质监测、洪水预警、灾后恢复等多个方面,极大提高了水资源的管理效率。
以长江流域为例,长江水资源一体化监测系统已经开始应用,通过在流域内多个重要节点部署传感器,实时收集水位、流量、水质等数据,确保了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基于大数据分析平台,相关部门可以及时预测水位变化,合理调度水库和水坝,防止洪水灾害。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将在更广泛的区域内推广应用,形成一个更加完善和智能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素材来源:水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