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服务: 岛津赛默飞安捷伦Sciex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AI“联合科学家”重塑科研协作方式

发布时间:2025/07/15 点击次数:22
  近段时间,谷歌、斯坦福等陆续推出「AI科学家」,协助人类科学家推动科研范式革新。科学家亲身试用后或震惊其洞察之深,或质疑其缺乏灵感与人性温度,AI能代替人类思考吗?
 
  2024年11月,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出了“虚拟实验室”系统,该系统以OpenAI的GPT-4o为基础,默认配备“首席研究员”和“评论者”两个角色,用户可自由添加更多代理并设定他们的专业领域,快速生成模拟会议记录。
 
  今年2月,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AI联合科学家”的软件。该软件由6个AI代理组成,分别负责想法生成、反思或批评、概念演进、去重、排序和总结审稿,均由谷歌的Gemini 2.0模型驱动。这套系统是谷歌生物医学AI研究工作的延伸。
 
  在中国,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研究团队也在开发虚拟科学家系统,名为“VirSci”,专注于模拟科学家团队的合作过程,以推动科研创新。他们发现,最佳创造力出现在“8个代理人×每人5轮发言”的设置下。而斯坦福大学的斯旺森则表示,超过3个专家后输出常常变得冗余,3轮之后系统也容易跑题。
 
  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称,这些系统所用的大型语言模型(LLM)不仅仅是在“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换观点,它们还具备联网检索信息、执行代码、调用专业工具等功能,属于一种“代理式AI”系统。
 
  这类AI系统目前更像是一种科研助理:它们通过总结资料、激发灵感、提出新角度或查漏补缺,帮助研究者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但是否能催生真正颠覆性的想法,还需长期验证。
 
  目前,这类多智能体语言模型系统尚未以大众化、便捷的方式广泛提供。但研究人员普遍认为,AI联合科学家终将成为科研日常的一部分,就像搜索引擎一样,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它能取代人类。史蒂文斯提醒,如果年轻科研人员过度依赖AI,可能会损害其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