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统启动与参数初始化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开机需遵循严格的真空建立流程,通常需要3-4小时使质谱端真空度达到10−510^{-5}10−5Torr以下(安捷伦7000系列标准)。关键启动步骤包括:
- 气源校验:确认载气(氦气纯度≥99.999%)压力稳定在0.5-0.7MPa
 
- 温度梯度设置:
- 离子源温度:230±5℃(ESI源)
 
- 传输线温度:280-300℃
 
- 碰撞室温度:35±1℃
 
 
- 质量校准:采用全氟三丁胺(PFTBA)标准品进行质量轴校准,确保质量偏差<0.1Da
 
二、样品前处理与色谱分离
- 
复杂基质处理:
- 生物样本采用改良QuEChERS方法(如EN15662标准),回收率需≥80%
 
- 环境水样通过固相萃取(SPE)富集,C18柱活化采用6ml甲醇+6ml水
 
 
- 
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优化:
| 参数 | 
典型设置 | 
作用 | 
| 色谱柱 | 
1.8μm C18柱(100×2.1mm) | 
亚2μm填料提升分离效率 | 
| 流动相A | 
0.1%甲酸水溶液 | 
改善峰形,抑制电离 | 
| 流动相B | 
乙腈(含0.1%甲酸) | 
梯度洗脱提升分离度 | 
| 流速 | 
0.3mL/min | 
平衡柱压与分离效率 | 
 
梯度程序示例:0-2min 20%B → 8min 45%B → 10min 95%B → 12min 20%B
 
三、质谱分析核心工作流程
- 
离子化过程:
- ESI源电压:±3.0kV(正/负离子模式)
 
- 雾化气压力:50psi
 
- 干燥气温度:350℃
离子化效率公式:Ieff=nionnmol×ηtransI_{eff} = \frac{n_{ion}}{n_{mol}}×η_{trans}Ieff=nmolnion×ηtrans 其中nionn_{ion}nion为生成离子数,nmoln_{mol}nmol为进样分子数,ηtransη_{trans}ηtrans为传输效率 
 
- 
三重四极杆协同工作:
- Q1(质量筛选):选择特定m/z的母离子,分辨率设定为0.7FWHM
 
- Q2(碰撞诱导解离CID):充入高纯氮气(5psi),碰撞能量(CE)10-40eV可调
 
- Q3(子离子选择):筛选特征碎片离子,驻留时间50-200ms/通道
 
 
- 
多反应监测(MRM)优化:
 
四、数据分析与质量控制
- 
定量分析方法验证:
- 线性范围:5-6个数量级(R²≥0.995)
 
- 精密度:日内RSD<10%,日间RSD<15%
 
- 准确度:加标回收率85-115%
 
 
- 
实时监控指标:
- 基线噪音:<±1×10⁻⁵AU
 
- 压力波动:<1%设定值
 
- 离子丰度比:标准品特征离子偏差≤20%
 
 
- 
系统适用性测试(SST):
每批样品分析前需运行标准品,保留时间偏差≤±0.5%,峰面积RSD<5%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通过母离子-子离子的双重筛选机制,结合UHPLC的高效分离,可实现复杂基质中pg/mL级物质的精准定量。其工作流程严格遵循ISO 17025和FDA 21 CFR Part 11规范,在药物代谢、环境污染物检测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典型MRM参数示例(以人参皂苷Rb1为例): - 母离子 m/z 1107.6 ([M+H]+) - 子离子 m/z 783.4(定量离子,CE=30eV) - 子离子 m/z 945.5(定性离子,CE=25eV) - 离子对比率偏差需<20%[7](@ref)